公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在线观看,夜夜欢天天干,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,天天干天天日,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

歡(huan)迎您訪問碧水源(yuan)集團(tuan)網站!

NEWS

新聞中心

媒體聚焦

主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聚焦

21世紀經濟報道:碧水源:效法IBM 為有源頭活水來

文章(zhang)來源(yuan):0     

2010-01-29
返回列表
時間(jian):2008年(nian)03月01日05:28
來源: 21世紀經濟(ji)報道
作者:陳曉平
 
        北京長安街南,國家大劇院宛如明珠,在碧水之間。
  
         談到大劇院,碧水源的常務副總經理何愿平會很來勁,盡管在這里,“我們賠了好幾百萬”。碧水源是中關村(000931行情,股吧)高科技園區一家專業從事污水處理和廢水資源化的公司,對它來說,大劇院人工湖是一個“一千多萬的項目單子”。

  成立6年,碧水源建成的廢水資源化工程總能力已經達到1億噸/年,在北京完成了超過1000項的污水資源化工程,但依然并不為公眾熟悉。可能是因為這家公司過于專業了,它涉足的是水處理的一個細分技術領域——膜生物反應器(MBR)。
神奇的“膜”力

  “過去20年間,在水處理領域的技術突破中,膜技術是第一位的;在2020年以前,絕大多數專家公認,膜技術將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術。”2月26日,在“清華大學-碧水源環境膜技術研發中心”簽字儀式上,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、環境科學家陳吉寧如是評價。

  據了解,膜生物反應器(MBR)技術的工作原理是:污水經過超高濃度的微生物分解后,采用孔徑只有0.1-0.4微米(相當于頭發絲的幾百分之一)的中空纖維膜進行固液分離,清水再經過臭氧消毒,最后形成水質和生物安全性高的優質再生水。

  較之傳統技術“沉淀池”,膜技術具有出水水質標準高(超過國家一級A標準)、占地面積少(只有傳統工藝的1/3 ̄1/2)、增量擴容方便、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。由于出水標準高,經膜技術處理后的水可以直接作為新生水源。

  “只要花1塊錢,就能把1噸市政污水轉化為直接飲用的水,比海水淡化或南水北調的成本小得多。”碧水源研發部副部長陳春生介紹說,陳是環境工程博士。

  在“南方水質性缺水,北方資源性缺水”的中國,膜技術的應用價值可想而知。“中國600多個建制城市,400多個城市缺水,其中,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”,何愿平相信中國將是膜技術運用最廣的國家,“中國市場將在 MBR技術運用中占據40%的市場份額”。他的理由很簡單:中國經濟發展迅速,水體污染增量大,并且,歷史欠賬造成的存量也大。而在西方國家,因為基礎設施比較完善,水處理的市場空間有限。

  據悉,包括GE(通用電氣)、西門子、陶氏化學在內的跨國巨頭,都通過并購進入了水處理的膜技術領域。2006年3月,GE出資7.6億美金收購了膜技術“鼻祖”級企業加拿大澤能環境工程有限公司(Zenon Environmental Inc。)。而2005年在收購水務巨頭美國美凈公司(US Filter Corporation)后,西門子工業系統及技術服務集團中國總經理林漢威就曾表示,“(西門子)選擇了14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加大投資力度,中國就在其中。”2007年6月,陶氏化學全面收購浙江歐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,陶氏化學看重的就是后者在膜生物反應器、超濾等方面的設備制造能力和技術。

  何愿平說,碧水源在膜技術領域,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這些國際巨頭們,不過,他認為在技術上,雙方各有千秋,但碧水源在價格、本地化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。

政府買家
 
 2001年創業前,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曾任職于科技部的社會發展司,負責環境保護的相關工作,之后,文劍平到澳大利亞學習環境管理,回國后便創辦了碧水源。

  何愿平說,當時北京市的領導去澳大利亞考察,就動員文劍平利用水處理技術進行創業,但當時,“政府給予的支持是政策性的,比方愿意接受膜技術的理念。”實質的資金支持只有在2003年,由科技部和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提供的“中小企業創業基金”118萬。

  文劍平稱,創業之初,新技術的市場推廣是最大的困難,“新技術、新理念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。”然而,推廣的困難并不僅僅是理念的問題。除了膜污染等技術瑕疵外,經濟因素是推廣受阻的另一重要原因。據陳春生介紹,以一個處理能力10000噸/天的工程為例,傳統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成本為1500-2500元/噸,而采用MBR技術,則需要2000-3000元/噸。另外,MBR技術的日常運營成本較傳統技術也高出10%左右。

  因為投入成本高,企業污水處理一般不會選擇碧水源。照何愿平的說法,“如果政府標準只要國家一級B排放標準,他們不會多花一分錢達到一級A。”

  政府便成為碧水源技術服務的最大買家,2007年,其70%左右的銷售收入來自政府。及時的回款,也是碧水源更愿意與政府合作的原因之一,“2005年前,我們為社區、寫字樓等做了不少項目,但是很多都收不到錢。”何愿平回憶說。

  而參與政府項目招標,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確定技術方案,因此,必須說服政府接受膜技術。“我們解決的辦法就是搞示范工程。”文劍平說。碧水源的第一個示范項目,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風尚國際。

  “北京是資源性缺水,政府也有經濟實力,而且樂意接受新技術。”何愿平如此解釋在北京市場膜技術需求與供給的匹配。截至2007年,碧水源主要的銷售收入來自北京,占有北京污水處理與污水資源再生化利用70%以上的市場份額。

  2008年,碧水源計劃拓展外埠市場,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,“比方,環太湖地區,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,有提高治污標準的需要,”何愿平稱,“希望今年來自外埠的銷售收入可以達到40%。”

        然而,盡管碧水源創業團隊的主要成員都曾供職于政府,可和政府打交道還是不容易。

  文劍平坦承,碧水源在品牌方面與國際巨頭們存在差距,但他們更苦惱的是對碧水源科技實力的不信任。“一些人往往先入為主,認為跨國公司的技術就是好,”他用了一個含蓄的比喻,“引進跨國公司的目的應該是找家教來教孩子,現在情況是,政府不要自己的孩子。”

  然而,外埠擴張的困難不僅僅是理念問題。一個基本的現實就是,外埠缺少像北京這樣對于膜技術的需求,而中關村管委會等政府層面的支持在外埠也鞭長莫及。何愿平并不避諱在外地遭遇的冷遇,“直接地講,我們在外地有時候連領導的面都見不到,而且存在地方保護主義,政府一般更樂意把公共工程照顧給本地的企業,或者是外國企業。”

  另外,國際巨頭的競爭優勢也不僅僅是品牌和公信力。何愿平講述了在環太湖地區的一次遭遇,“對手明確向當地政府說明,如果我們參與競標,他們就退出。”何愿平解釋說,其中的關鍵在于,這些巨頭們在當地有大量其他投資項目,當地政府不愿意開罪他們。

  盡管如此,碧水源在北京以外還是有所斬獲。何愿平透露,他們在湖北省接到了一個日處理能力超過10萬噸的項目,“這樣一個項目,總額可以達到1億多。”

效法IBM

  2007年,盡管碧水源凈利潤達到7000萬,但碧水源卻是一家標準的“輕公司”,固定資產只有700萬人民幣。

  何愿平說,“我們的固定資產主要是電腦和交通工具,還有部分儀器,而最值錢的是公司的人才和技術。”碧水源主要為客戶提供整體技術解決方案,因此技術服務是公司業務的核心。2007年之前,碧水源的設備主要來自外購。

  然而,2007年,碧水源董事會卻一致同意,投資3億,在北京雁棲開發區建設亞洲最大的膜組器生產基地。膜組器是膜生物反應器(MBR)的核心設備。

  據陳春生介紹,利用MBR技術,如果工程造價為2000-3000元,那么其中膜的成本是800-1000元,占據了30%的成本。而現在,我國95%的膜材料進口自日本。

  對碧水源來說,外購核心設備,不僅讓渡了盈利空間,更重要的是,不掌控核心材料,碧水源在戰略上就不能獲得主動。

  “國內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GE和西門子都是自己生產膜。”何愿平透露,在膜技術領域,他們早在2001年就與清華大學開展合作,掌握了關鍵的技術,“我們有技術和市場,而且膜材料在給水、醫藥等領域具有廣泛用途。”何愿平稱,膜生產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%。
  而膜生產基地的建成,是碧水源商業模式轉型的重要一環,而它轉型的榜樣就是IT巨頭——IBM。在水處理市場,碧水源提供的同樣是“系統解決方案”:承接項目,不僅僅提供技術咨詢,而且涵蓋工程、基建等環節,全程參與,全程服務。

  在何愿平看來,碧水源就是要學習IBM,“IBM通過服務器、軟件以及咨詢服務等關鍵環節獲取收益,碧水源今后的商業模式會非常相近。”

  碧水源的邏輯是,膜組器生產基地建成后,公司將形成膜材料的控制力,再結合工藝、技術服務的優勢,碧水源可以掌控整個水處理價值鏈中最多的盈利點,而可以將工程作業外包給服務商,退出工程建設的環節。

  這樣做的優勢在于,一方面,碧水源可以將自身組織邊界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,專注于技術開發,另一方面,便于在全國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張。

  何愿平透露,碧水源將很快進軍工業污水處理領域。但碧水源的定位始終是一家標準專業技術企業,“具體地講,僅限于水處理的膜技術領域”。

  “終有一天,我們會走出國門,向中東等地進軍,成為國際級的環保高科技企業。”何愿平憧憬道。 
    ?

    地址:北(bei)京(jing)市海(hai)淀(dian)區生(sheng)命科學園路23-2號碧(bi)水源大廈   電話:  傳(chuan)真:      技術支持:蒲公英